二十年前,宋应星与哥哥宋应升参加乡试,一个全省第三名,一个全省第六名。
江西乡试的第三和第六!
可惜直到现在,兄弟俩都没考中进士。
三年前,宋应升铨选为桐乡知县。说白了,就是走吏部的关系,以举人身份补选官缺。肯定花了银子,否则轮不上号,费映环当知县也是这个操作。
家里花费大笔银子给哥哥买官,实在没钱给宋应星买知县,于是缓了两年帮宋应星买教谕。
教谕也勉强是官嘛,县公立学校的校长。
如今宋应星已四十多岁,来到分宜县做教谕,本该是他人生最重要的阶段,所有著作都是在这几年完成。
谁知遇到赵瀚,刚开始写《天工开物》,就被一群反贼给抓了。
“搜查县学,将此人的物品全部找来,”赵瀚瞟了宋应星一眼,“特别是书稿之类!”
半个时辰之后,士卒抬着箱子到县衙。
赵瀚蹲下去慢慢翻看,有宋应星的旅行笔记,还有无数技术资料笔记,包括农业机械、陶瓷、砖瓦、冶金、火药、纺织、采矿、气象等等等等。
《天工开物》已经开始动笔,但还只有种植农作物的内容。
赵瀚拿起那几页稿件,却是关于种植稻谷的,而且图文并茂画了诸多农具。
粗略看完,赵瀚评价道:“谬矣,种稻有早稻、晚稻之分,你这只记载了早稻。晚稻者,可用番粳播种,你资料搜集得不齐啊。”
“嗯?”
宋应星本来一副慷慨就义的模样,直至把他的稿件和资料找来,此君才变得有些害怕,生怕反贼把自己的书稿烧了。
却没成想,反贼居然跟他探讨种稻技术,宋应星皱眉道:“真有晚稻种植之法?”
“你是哪里人?”赵瀚问道。
宋应星回答说:“南昌府奉新县。”
“据我所知,赣东北已经有农户种植晚稻,南赣地区也已开始种植晚稻。”赵瀚说得头头是道,其实信息都来自那位粮商。
宋应星也不顾对方的反贼身份,好奇问:“只需番粳稻种,就能种植晚稻?”
“非也,”赵瀚纠正道,“我让人在庐陵县试种晚稻,结果收成不是很好。仔细推算,应该是热照不足。庄稼想要长得好,无非水与热。越是往南边,全年热度就越足,我听说广东有些地方,一年可以种两到三季稻谷。”
“两到三季?”宋应星大为震惊。
赵瀚笑着说:“许多事情,不仅要知其然,还要知其所以然。便如这种稻,想要多收几季,就必须在南方,可知是光照热度的原因。”
宋应星说道:“若有机会,我会去广东看看。”